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1501|回复: 0

我与信阳茶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5-7 09:02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每当亲戚、同学、朋友和同事来家做客,我总是先给他们沏一壶信阳茶招待。久而久之,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爱喝信阳茶,我就把与信阳茶的深厚感情娓娓道来。
1968年5月4日,新兵连在舟山海滩上举行实弹射击,我第一次三发打中三十环。不但相识不长的新战友为我叫好,就连站在身后的老政委也为我鼓掌,并操着浓重的信阳话夸我:“河南老乡,好样的!”就是这次邂逅,我认识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政委老乡,并多次应邀到他家品茶聊天。由于对茶知之甚少,我第一次望着绿中带黄的茶水问他:“这是啥茶?”他毫不含糊地直说其名:“信阳毛尖!”还滔滔不绝地讲起信阳毛尖的历史。从此,我认识了老家河南的信阳毛尖,又在实践中体会到它的提神强体的作用,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1971年4月的一天,我接到浙江日报要我速去杭州改稿的电话,临走时老政委送我一包青墨细长的信阳毛尖,嘱咐我:“笔耘修章要熬夜,你困了泡一杯提神,老乡祝你大作早日见报……”说来也巧,在报社接待我的是位50岁左右、风韵犹存的河南信阳籍的女编辑秀琳。她听我是河南口音,更是热情增加几分:“噢,你是河南商丘人,我是河南信阳人,咱们过去是千里老乡,现在是军地供职的新闻人,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老乡异地相遇,甚幸。”言谈间,她沏一杯茶递到我手中,一股清新的信阳毛尖芳香扑鼻而来,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:“信阳毛尖,好茶!”她莞尔一笑,对我夸赞有加:“看不出你年纪轻轻,对品茶这么内行。”非但如此,她两次到报社招待所看我,亲笔为我的文章润色,还请我到家里吃饭。临离杭州时,我把舍不得用的一包信阳毛尖送给她,并赠小诗一首:“辛亥飘雪至杭城/我和秀琳叙乡情/共赞毛尖香万里/今别何时再重逢。”
1973年金秋,我被河南大学中文系录取,认识了从信阳而来的同班同学胡永霞。她朴实、勤奋、刻苦、友善之美德暂且不提,单说她给我们品尝信阳毛尖的事儿。刚入河大的那一天,我们开过班会之后,胡永霞拿出从信阳老家带来的茶叶,拘谨地招呼大家:“俺没什么主贵的东西给同学们,只带来一些信阳毛尖,如果你们不嫌弃,不妨尝尝它的味道。”说完,她白里透红的面颊有点羞涩。我环视一张张生疏的面孔,他们无言以对,就站起来笑说:“胡永霞同学带来的这份礼物好之又好,它享誉全国乃至世界,曾在巴拿马拿过金奖,是信阳的主打产品,茶叶虽轻,情意很重……”接着泡茶数杯,请大家试品。有懂行的同学赞不绝口,茶文化知识欠缺的同学也提高了对信阳毛尖的认识,好诗的我又吟诗四句:“求学相聚在开封/同窗举杯品香茗/共赞毛尖声不绝/味道时时润心中。”
1975年3月,春回大地。我们全班36人搭火车,转汽车去信阳开门办学,入住在一个叫陈家湾的村子里。清明节过后,正是釆茶的时节。我和我的女同学着竹篮,随着山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在梯田似的山坡上忙碌。当地老乡眼明手巧,把一颗颗嫩绿泛白的芽叶飞快地釆集在手,轻放篮中,收获颇丰。而笨手笨脚的我急得满头大汗,却抵不上她们四分之一的采茶量。想向山里人求教,又怕失面子,只好远离釆茶队伍,以免被人耻笑。“焦干事(当地对国家干部的统称),釆茶要这样……”老支书走到我身旁,一边示范一边笑着说。按照他的教导去做,果然趋效,比原来快了不少。第二天,支书没让我上山,而是叫我跟耿大娘制茶。说实在的,以前只喝茶,还真没见过叶变成品的程序,支书的安排正中下怀,于是我高兴地去跟耿大娘学制茶。耿大娘当时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,但不弯腰不驼背,走路咚咚,说话响亮,身板硬朗,干农活敢与年轻人一比。她虽没见过大世面,但对制茶却振振有词:“制茶要注意三条,一要将新采的叶子晾干,二要火候适中,三要轻搓快翻。”她手把手教我,使我受益匪浅,很快掌握了制茶技术。记得我离开陈家湾的那一天,她用白布缝制了一个布袋,装了两三斤信阳毛尖,硬放入我的军用挎包里,两眼泪湿,拉着我的手说:“东西不多,大娘的一点心意。”我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……河大毕业后我又收到过一次耿大娘从深山寄来的茶叶。手捧着看似斤两不重的茶叶,心里激动万分,特别感谢信阳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,有诗为证:“遥望千里泪湿襟/鞠躬大别寄茶人/昔日关怀岂敢忘/来天定报您情恩。”使我后悔的是,当我去看望耿大娘时,她老人家已经仙逝了……
2019年4月8日,谋划已久,由我做东的同窗宁陵聚会的时间到了。中午11点,我开车提前到商丘高铁站接王开科夫妇。43年未见的老同学握手相视对方,问好问暖,感到格外高兴。一路上各抒离别后的思念之情,回忆河大时的红楼往事,畅叙前进道路累累硕果,心情特别欣慰。宁陵筵席之后,开科给每个前来聚会的恩师同窗各发一盒毛尖,受到大家的夸奖。回到住处,他从旅行箱里拿出一提茶叶对我说:“仁峰,没啥好东西给你,顺带信阳毛尖……”“嗬,这不是很好的礼物吗?!”我接着说,“知我者,开科也。”即写诗谢之:“梨花正绽赴宁陵/送上同窗一片情/品茶毛尖知友谊/千恩万谢胜东风。”写着写着,开科笑了,我也笑了。这一辈子,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地,无论是私事还是公事,无论是走亲还是会友,信阳茶是我的首选,因为喝惯了嘴,品惯了味,建立了感情,一日不饮心里别扭。
第28届信阳茶文化节刚刚过去,我想把我与信阳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。可小文成型后不知命什么题目,思来想去,那就定个《我与信阳茶》吧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1-3 09:05 , Processed in 1.202627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