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竹喧先觉雨,山暗已闻雷。”唐代诗人元稹在诗句中这样描写小暑时节。同学们在气象台找到了形成这种气候的科学依据。
小暑节气后,我们感到大地少有凉风,而且吹的风还会带着热浪。因为夏季我国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,多地高温潮湿多雨,南方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。再加上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,形成了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:天气炎热,雷暴增多。
在中国古代,分辨二十四节气,除了气候特点、北斗七星的位置、黄经的指数、农耕的节奏,还有一个被现今大多数人都忽略的特点,那就是每一个时节都有对应的颜色。
那么小暑又是哪些令我们沉醉的传统色呢?
是那“绿阴生昼静,孤花表春馀”的沉静绿色?还是那“狂风落尽深红色,绿叶成阴子满枝”的炽热红色?让我们跟着2019级八班的同学们一起去探究小暑的颜色。
早在陆游的《栈路书事》中小暑就有属于自己本身的颜色——是“梨美来秦地,橙香接楚天”的那一抹晚霞般的橙光色,起于骍刚、承之赬霞、转而赬尾,合乎朱柿。
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“白牡骍刚,牺尊将将。” 白牡、骍刚都是用来祭祀的公牛,骍刚指的是赤红色的公牛,白牡是白色公牛。朝代不同,所崇尚颜色不同。
生活中,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究,就不难发现那属于小暑的一抹红。在炎热的夏日,同学们走进西瓜地,去看一看夏天的绿,闻一闻西瓜的香。
赪霞指霞光色。日出日落,赪色之霞,轻红烂漫,若玉人之羞涩妖娆,又若生命之花蕊绽放。荷花是夏天的标志,它犹如那婀娜多姿的玉人,羞涩又妖娆。
指红色的鱼尾。一种说法是“鱼劳则尾赤”。出自《诗经·周南·汝坟》“鲂鱼赪尾,王室如毁。”金·元好问《落魄》诗:“行役鱼赪尾,归期乌白头。”另一种说法是“鱼肥则尾赤”。鱼尾之赤色,青蓑潭上老,赪尾溪前肥,田园风光,美味佳肴。欢快的锦鲤在水中游玩,犹如我们的同学们,勇敢自在, 快乐成长。
宋·张蕴的作品《朱柿》咏“慈恩分种远,骈实渥如丹。”明·李之世《迁馆》歌“庭木醉霜华,朱柿与黄橘。”陆游《秋获歌》曰“墙头累累柿子黄,人家秋获争登场。”虽都描写了柿子颜色,但“朱柿”要比“柿子黄”听起来雅致。中国人向来有崇尚喜庆、吉祥的审美传统,柿子“事事如意”的寓意和朱柿火红喜庆的颜色,也让朱柿成为中国画惯常表现的内容。让我们和同学们一同挥舞画笔,画下属于小暑的色彩。
欢迎光临 信阳网 (http://xyw086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